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农民思想教育 |
![]() |
2013/8/19 13:26:34 |
摘 要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许多消极的方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制约。深入分析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正确认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1-232-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积极性如何,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农村中农民的思想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思想政治观念淡化,文化素质落后,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观念落后,这些都必将对新农村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农民思想现状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思想教育的规律性,提高对农民开展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当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观念淡化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已主义驱动下,有些农民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漠不关心;有些农民政策水平低下,片面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甚至于连涉及切身利益的政策也不了解。如“粮食直补”已发放到位,可有些农民只知道给自己发了钱,至于发的是什么钱,发放标准是什么,应该发多少都不清楚,而对于“农机补贴、村村通工程、阳光工程”等带来间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无所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然而一些地方的农民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干部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对基层干部持否定的态度,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
在新农村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村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深切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一些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还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深刻。有些村干部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还有一部分干部认为没有时间去抓,所以就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方法不灵活,覆盖面不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形式发展不相适应,教育的重点与农村目前的状况不相适应。三是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不知道怎样开展思想工作;还有一部分干部不肯做,认为搞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如去搞经济工作,这样更能显出政绩。
(三)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日益浓厚,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使一些人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甚至损人利已。由于整体利益的分化以及个人利益意识的觉醒,不少人的价值观由集体本位移向了个人本位,他们重实惠,轻理想;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前途,轻社会责任。在农村,一些农民不遵循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形成了在经济活动中掺杂使假,秤杆上耍滑头,欺骗顾客,施行贿赂,偷税漏税,假冒伪造名优产品等不良风气,诚实守信则被他们认为是太过老实,是傻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村民因为生活小事与邻里发生纠纷,打骂现象时有发生;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的农民将婚姻家庭道德置之度外,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婚外恋情在农民工中有日益增长之势。夫妻失和、婆媳不睦、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偷盗、赌博、吸毒贩毒、买卖观看黄色音像制品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民思想道德基本准则的失衡。
二、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当前,农民思想中所暴露出的诸多消极因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低。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对在家务家的农民文化水平的调查显示:“小学文化程度占 20%,初中文化程度占 64%,高中文化程度占 13%。可以看出,在家务农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样,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素质与农业发展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在现有的务农人员中,主要依靠长辈们言传身教来获得技术,大部分农民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据统计,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只占 22%,认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参加科技培训的占31.2%,拥有农业一技之长的只占10%。”由于农民技能素质低,外出农民工普遍都是干重活拿低薪,如大多从事的都是“提灰筒”,搬运工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2、农村干部认识不到位。随着农村基层改革的深入,村干部减少了,专门负责党群工作的基层干部的人数就更少了。一些干部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民只要家庭和睦,地有人种,不上访闹事就行了。存在这种认识一是因为有的乡村干部认为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抓经济建设,发展民营经济,没有精力,没有必要抓思想教育;二是因为部分基层干部整天忙于个人事务,不重视提高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对上级的政策法规钻得不深,吃得不透,教育指导农民群众工作能力欠佳;三是因为对农民教育的考核力度不够和指标难以量化,认为农民教育抓不抓无所谓,反正农民群众也不懂,让他们干啥就干啥。
3、农村教育文化事业落后。农村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素质教育状况,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一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搞一些脱离当地实际的建设,浪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力,造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的办学经费,农村中小学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加上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现象严重,使得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回到农村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师资队伍的严重短缺,教师水平不高,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二是农村不少地方在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视不够的倾向。“广播不叫,报纸不到、电视老跳”形象地概述出了农村在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一些无线广播的内容多半是外地消息,与农民有一定距离感,广播入户率及通响率仍旧不高;电视覆盖面还不够大,不少山区农村无法收看到电视,电视教育作用无法在农民中起作用,加上在农村中电视收视效果不好,更影响农民的收视兴趣;报刊结构不合理,加上农民文化素质低,对阅读报刊根本不感兴趣,报刊的宣传作用在农村基本是不畅通的。
(二)主观原因
从主观上来说,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认识水平有限也是影响党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和对农民教育乏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1、目光短浅,存在短期形为。大多数农民包括一部分基层干部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形成了观念上的近视。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轻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短视形为扼杀了获取知识技能的欲望,严重阻碍了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
2、小农意识浓厚。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尤其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只会沿袭传统种植办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担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导什么,他们就种植什么,缺乏发现市场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能力。
3、自身封闭。部分农民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视野狭窄,以“小家”为中心,得过且过,既不主动了解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来引导农业生产,也不愿学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三、加强和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势必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首先,要确保农村儿童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不能将农村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意识,克服农民在教育投入中的“短视”形为。其次,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基础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最后,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增设一些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科目,使学生掌握一些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
农民思想这块阵地要靠丰富的物质和健康的文化去占领。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除邀请文艺团体演出外,要着重组织党员、团员、村干部、农民自编自演一些短小精悍,反映新人新事,有乡土气息特点的小节目,以文明健康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把农民引导到学文化的道路上来。
(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基层党委特别是“一把手”,要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的工作全局来考虑,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及时了解农村社会思想动态,认真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的范围,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另外要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对从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多关心、多指导、多鼓励,让其充分发挥作用。选拨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建立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三)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道德素质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农民现代意识教育,努力形成效率、民主、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环境;加强诚信建设,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实践活动,实施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三和行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开展文明村、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牢固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之,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也不等于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要改变农村的面貌,而且要改变不少农民身上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水准、文明程度,造就一群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只有培育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发挥好他们的主力军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彭丹.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学习与思考.2004 年第 1 期.
[4]李景军.宁浩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乡镇经济.2006 年第 7 期.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