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工师网盟——政工职称高端发表平台! 欢迎访问政工师论文网!咨询热线:189-139-60251
政工师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资讯和辅导服务!电话:18913960251 邮箱:57094203@qq.com  QQ:57094203   微信号:57094203


您现在的位置: 政工师论文 >> 政工工作 >> 正文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这个词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尚属首次。这体现了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人文关怀”的提出也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点。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在我国,“人文”一词始于《周易·贲辞》,表示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类文明或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人文”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指与“人”有关的现象。

人文关怀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贾高建先生认为人文关怀,应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刘建娥认为: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本文化,一种人文情节,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还有观点认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细心呵护,是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人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容许与提倡,是要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活得有尊严。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界定都包含了对人的尊重、关心,都强调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主体性。

本文结合自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是: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的关注,它与人生、生命、意义等问题紧密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重视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关怀,它对人的关注是全方位的,是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其基本的内涵是对人的尊重和人的主体性的培养。

二、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的过程,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它迫切需要引入人文关怀,以其真正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因此,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一方面,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关怀源自大学生的感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性方面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无疑非常重要,但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源自大学生心底的情感需要即对人文关怀的渴求,这样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贫困的根本原因。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需要,也就不能理解人文关怀对塑造人、培养人、了解人、完善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更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尽力去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其内心世界向我们敞开,重视学生对感情的需要,把人文关怀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随着我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面临着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人决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依据外在力量便必然地被塑造为某种必然的东西。人实际上是一个由其内在能动性推动的趋向于无限多种可能发展的生命创造体。”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大力弘扬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去关注人的处境,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三、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让人文关怀激活政治课堂。政治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政治课不仅要承担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知识的任务,更要承担起育人的重任,承担起滋养学生精神家园的重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政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出于对社会负责,还是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考虑,老师们都应深刻地认识到,政治课堂呼唤人文关怀。第一,教育者应转变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启发式教学注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突出主体作用,老师既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热点讨论。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完全是主动的,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兼顾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结合。因此,政治课堂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贯彻实施启发式教学原则。第二,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在追求一个趋同的统一的目标,用一套事先预设好的模式和规范去要求一个个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具体的学生,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老实听话”、“循规蹈矩”。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属于个体自身的东西越来越少,毫无个性可言,缺少创造力、想象力甚至生存力,更谈不上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造人的教育,它应该注重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情感以至人的合理需求,让人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彰显人的潜能和思想。大学生个体本身也是思想非常活跃,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个体教育,充分张扬学生的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走个性化成才之路,使思政教育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到实处。第三,教育者应重视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心理学角度看,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情感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人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同时,列宁也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外在表达,应该说是作为内心需要的反映。在特定的环境下,情感因素影响着人的认知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情感的影响是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健康、愉悦、和谐的情感环境是激发受教育者积极道德情感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受教者智力和德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构建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宜的情感基础,可以实现情感迁移,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越融洽,心理沟通越微妙,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通过施教者对受教者情感的教育与感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加大情感投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对流、心理上的交融,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其次,让人文关怀融入社会实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大学生把主观认识和社会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认识能力,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这些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积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拓宽视野、丰富自我和改善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也是对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还可以使大学生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尝试和起步阶段,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担忧、犹豫、茫然不知所措等内心的恐慌,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政教育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心灵的关爱,为学生成长发展进行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比如,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时间观念;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和就业技能;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和支持,真正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社会资助,提供勤工助学信息等。总之,要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刚开始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沐浴到人文关怀的温暖,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人文关怀,这不仅是现代人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同时这也标志着我们伟大的党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也为我们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政工师职称论文 苏ICP备15025894号-1 无锡法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们强调不发表不收费,诚信为先,支持淘宝交易,以客户利益为宗旨 
    无锡市惠山区吴韵路321号惠山万达商业广场135号2021 (无锡)/江苏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京) 联系电话:18913960251 邮箱:57094203@qq.com 邮编:210000
    QQ:57094203 648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