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
![]() |
|
4、“一刀切”思维
“一刀切”思维源自中国文化的“均贫富”思想,什么都追求一个“平均”,以维护人际关系的均衡。“一刀切”思维表现在领导决策与管理上,“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定量的评价标准,决策与招待人员无须根据具体工作表面或变化进行变通,统一标准,大家一样,以证明自己的公平性和领导形象。僵硬、机械、难以变通,与灵活的外资企业组织思维不一样。在一个重视开发人力资源的组织里,更强调依实际绩效制定报酬,多劳多得,竞争合作,以此建立其富有激励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感。
5、“权本位”思维
中国文化有一种经久不衰的传统理念,那就是“权力至上”。在我们古老的文化里至今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对责任监督”。
因此,有权(有钱权,有人权等,不承担责任或者说太容易推卸责任),有权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权大于法,使权力成为人民活动的追逐的焦点。这种思维方式在中老年阶层里影响很深,反映在企业活动中,就是争权夺利。上面不想放弃,下属设法钻营,人性受到抑制,人力资源难以有效开发。
“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是:权力与责任紧紧相连,责任受到很严密的监控,权力不移,领导变为教练,员工有很强的责任感。传统文化与计划经济衍生出来的五种思维定势,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每个企业的组织文化中,人治衡而低效。这种思维忽视了创办企业的真在目的,忽视绩效与人性的需要,与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已成为企业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的严重阻碍。
四、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造
1、确定企业的宗旨与长远目标
在确定宗旨与日标后,要分析影响或实现宗旨与目标的关键因素,依据关键因素,适当确定实现宗旨与目标的经营哲学、信念与准则,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通过检验,逐步修正与完善,并得到职工的认同。
2、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在这一程序中,也应确定一定的行为准则、组织作风、习惯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实践中完善、修正。同时,有意识地灌输有关思想等,逐渐使职工认同。
3、制定有关策略措施
制定与实施策略措施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形成一定的、不完善的价值观。因而,在这程序中,一定要注意确定相关的价值观,并诱导职工认同。
4、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修正企业义化,使之成为一个体系
五、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是新形势下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设企业文化的有效性靠什么来检验,就看是否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否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应当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从企业内部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优良企业文化,难在营造一个环境,这种环境能团结全体员工,激发大家为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自我创新,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共进,为企业实现市场和效益的最大化做贡献。
1、建设互动学习型团队
如何形成先进的企业文化?海尔是从开展建设互动学习型团队活动开始,形成学习的目的是以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为本。
2、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
形成先进企业文化,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是不可少的。创办《海尔人》报和《海尔新闻》杂志起了很大的作用,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3、培训是传递文化的不二法门
岗前培训也是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员工学习与培训中有个人收获、体会,提倡以漫画形式诠释理念,员工称之为“海尔员工画与话”,大大加深了海尔理念,日本神户大学将这个《画与话》收进了学校教材。
从企业外部讲,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优良企业文化,重在树形像,这种形像能有利于企业最大化地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推动,生产销售同一种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余地很大,企业形象如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由科技进步所推动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觉地进行形象建设,而企业形象塑造又带动着员工素质和企业文明水平的提高。
因此,海尔文化的精髓有两点:
第一是培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员工“敬业报国”,充满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凝聚力。
第二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一刻不停息地创造最先进的生产力,永远“追求卓越”。
海尔集团仅用了16年的时间就由一个亏损小厂变成实力雄厚的世界知名大企业,做出了人们认为不可能做的事,靠的正是海尔文化。我国的成功企业,无不是文化战略的快速发展的企业。海尔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力推动了企业永续发展!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