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工师网盟——政工职称高端发表平台! 欢迎访问政工师论文网!咨询热线:189-139-60251
政工师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资讯和辅导服务!电话:18913960251 邮箱:57094203@qq.com  QQ:57094203   微信号:57094203


您现在的位置: 政工师论文 >> 政工工作 >> 正文
思想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认同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几个价值认同,这些价值认同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它们包括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道德认同,文化认同,法律认同和教育认同。本文试图对这几个认同进行阐述。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其宗旨实质上就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道德认同,文化认同,法律认同和教育认同这几个价值认同。

一、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有广义和狭义两重含义。广义的民族认同是指某一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即国民认同。狭义的民族认同是指一国之内的各个民族对各自民族文化的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将自己和他人认同为同一民族,对这一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亲近态度。这里所说的民族认同是全体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主要是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民族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坚强屹立的内在动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强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便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力挽狂澜、战胜强敌的精神火炬。今天,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征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而每当遇到困难和面临灾难时,伟大的民族精神便会成为凝聚人民意志,团结群众力量,共同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认同最重要的就是要认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国家认同

所谓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这里的国家认同主要是指对国度的认同,就是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物产资源,气候,人口数量、结构,生态环境等的认同。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我们不少启示,我国环境的恶化也给了我们不少警告。国度认同就是教会人们以正确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和谐社会就是国度认同的高度概括。就是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善待自然,在获得社会经济利益的同时使自然可持续发展;诚实对待他人,真诚交往,在友好的人际关系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待社会积极乐观,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善恶美丑交织,但美善高于丑恶,敢于与丑恶现象作斗争,勇于为美善行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国家的负担。

三、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阶级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某一政治体系的拥护者或某一政治行为的支持者等,并且自觉地以某政治体系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一定的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包括阶级认同、政党认同、政治符号认同、政治理想认同、政治思想认同、政治制度认同、政治体制认同、政策认同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我国,政治认同就是对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体的认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认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的认同,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认同,对党和国家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同。政治认同实则是公民社会化过程,通过政治认同接受我国的政治规范,支持、拥护我国的政治制度,承认无产阶级的统治,在我国政治生活好发挥作用。

四、道德认同

在我国道德认同包括对社会主义道德核心、道德原则、社会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建设最终是要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特别是工人、农民的知识分子服务,是根本目的。要求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广大人民群众,在与人相处中,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既能使人民群众的个人正当利益得到保障,个人的价值、荣誉和尊严得以实现,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不断提高。同时,又能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能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具有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凝聚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使集体和个人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求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师敬贤、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五、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优秀文化的认同。传统文化的精神包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的进取精神;与时俱行、变易维新的发展创新精神;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精神;扶危济困、协和万邦的和平主义精神;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融精神;重人事轻鬼神、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重理想人格培养的道德主义精神。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也要认同,这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

六、法律认同

包括对我国法律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宗旨,不足之处的认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集中体现这一理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现了我国法律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法律目的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忍痛我国的国体、政体、基本经济制度。认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等权利。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义务。法律的宗旨是好的,但是由于法律建设时间短,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我国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氛围淡漠,法律体制不健全,这是需要认识的,认同了事实才能改进。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承担法律义务,培养公民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对法律的情感,坚定法律信仰,促使公民逐步走向依法办事的理性自觉。

七、教育认同

教育认同是对教育方针、任务等的认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方针理念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培养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促进公民的德、智、体方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教育体制上,长期的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几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主性发展日益被重视,素质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虽然效果不象设想中的那样明显,但应试教育的弊端被认识,素质教育有待落实。认同我国教育的性质才能自觉得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 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admin


政工师职称论文 苏ICP备15025894号-1 无锡法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我们强调不发表不收费,诚信为先,支持淘宝交易,以客户利益为宗旨 
无锡市惠山区吴韵路321号惠山万达商业广场135号2021 (无锡)/江苏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京) 联系电话:18913960251 邮箱:57094203@qq.com 邮编:210000
QQ:57094203 64857986